【傳承白族文化,九河鄉(xiāng)這對表兄妹讓世人感受到了民間音樂的魅力】 在九河鄉(xiāng)有這樣一對表兄妹,他們放棄穩(wěn)定的工作和生活,,毅然回到家鄉(xiāng)傳承白族民間音樂文化,不僅常在“三多節(jié)”“富旺舞”等節(jié)日表演優(yōu)秀的白族民間音樂作品,,還教授九河,、石頭甚至大理的孩子們白族民間音樂文化,他們就是白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老師姚國珍,、姚?;ā?/font>
姚國珍和姚?;ㄊ潜硇置?,姚國珍父親不僅會彈白族的龍頭三弦,還會拉二胡,、吹笛子,,在九河白族人中是多才多藝的人,姚國珍母親喜歡唱白族調(diào),。受家庭的影響,,姚國珍從小就喜歡唱唱跳跳,并繼承了父親的龍頭三弦彈法,,然而當他考上高中時,,父親突然去世,,他只能中斷學業(yè)挑起了家中重擔,,當過司機等,在麗江城里有一個安定的家,。
姚?;ㄐr候就喜歡白族調(diào),上山打柴,,下地干活時就跟著家人學唱白族調(diào),,長大后,她在麗江開了25年的飯店,、農(nóng)家樂,,也有穩(wěn)定的生活和積蓄。
雖然長大的表兄妹二人沒有從事與白族民間音樂相關(guān)的專業(yè),但他們依舊熱愛白族民間音樂文化,,“雖然在外為了生活,、家庭在奔波,但是自己對白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(shù)的熱愛執(zhí)著從未中斷過,。特別是龍頭三弦彈得好的一個老人去世后,,我就覺得自己應該回去,讓白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(shù)傳承下去,?!?/font>姚國珍說。
姚國珍的想法讓姚?;ㄉ钍苡|動,,“在被邀請參加的幾次晚會上,我發(fā)現(xiàn)其他民族的歌曲都唱得很好,,而白族歌曲中只有我們兄妹倆會唱,,很多白族的年輕人不知道他們在唱什么,彈什么,?!币Ω;ㄕf,,白族,,這個曾經(jīng)在歷史上“無人不唱曲,無事不入曲”的民族,,到現(xiàn)在白族人聽不懂白族調(diào),,她感到很悲哀。
共同興趣愛好和想法讓表兄妹兩人決定一起傳承白族民間音樂藝術(shù)文化,。2010年姚?;ǚ艞壛俗錾猓浞艞壈惨莸酿B(yǎng)老生活,,兄妹倆一起出了三四張碟片進行現(xiàn)唱,、現(xiàn)出售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白族老人特別喜歡聽,,而白族年輕人還是聽不懂,,也不會。
2013年10月,,玉龍縣文化館開展了一個項目——民族文化進校園,,聘請姚國珍和姚福花回到了家鄉(xiāng),,為龍應完小擔任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老師,。姚國珍負責龍頭三弦等民族樂器演奏,、白曲教學;姚?;ㄘ撠煱鬃逭{(diào),、民間小調(diào)和白族舞蹈、白文的教學,,時間3個月,。3個月后,他們的教學成績得到縣教育局,、文廣局的認可,。
微信圖片_20171214101800.jpg (16.6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6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12-14 10:19 上傳
此時,正趕上以“發(fā)現(xiàn),、分享,、傳遞,用童聲合唱傳遞民族文化之美”為宗旨的松禾關(guān)愛兒童成長基會到九河采點,,發(fā)現(xiàn)九河的白族服飾,、唱腔與大理不一樣,保留還如此完好,。于是,,姚國珍、姚?;ㄓ直凰珊剃P(guān)愛兒童成長基會以每人每月1800元的工資,,聘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老師,繼續(xù)在龍應完小教學生們白族民間音樂,。
目前姚國珍,、姚福花教學點已從龍應完小拓展到九河完小,、石頭完小,、九河中學,每個星期要上14節(jié)課,,他們得貼著油費,,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到學校為孩子們上課。
雖然傳承白族民間音樂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,,但表兄妹二人一直在堅持,,家里人也很支持他們:“白族民間音樂是一種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,在綜合因素影響下它在逐漸遺失,,必須要加強保護和傳承。這是祖輩留給我們寶貴的民族財富,,需要不斷地發(fā)掘和弘揚,,盡可能地傳給子孫后代。從這幾所學校畢業(yè)的學生,知道白族人的白族調(diào),、龍頭三弦是什么,,出去的學生都會彈一點、唱一點,。給學生帶來了愉快的同時,,傳承了家鄉(xiāng)民族文化,我們感到很高興,。只要身體允許,,還要一直堅持下去,要一代一代傳下去,?!?/font>
如今,姚國珍已62歲,,姚?;?/font>45歲,四所學校,,100多名學生在跟他們學習,,麗江、大理州都有他們的學生,,其中60多名學生在學龍頭三弦,,學習的學生100%都會唱白族調(diào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