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蒗上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 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!
10月29日,,中央電視臺新聞聯(lián)播“決戰(zhàn)決勝脫貧攻堅·督戰(zhàn)未摘帽脫貧縣”關注“攻堅克難補短板,,寧蒗脫貧展新顏”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!.jpg (189.5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56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讓我們一起來看央視關注的——小涼山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,!2.jpg (182.3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2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,!3.jpg (232.3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2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俗稱“小涼山”的寧蒗彝族自治縣1986年列入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,,2012年列入全國扶貧開發(fā)工作重點縣。全縣共有82個貧困村,,其中61個深度貧困村,,有18826戶8246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,截至2020年10月,,全縣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!4.jpg (295.7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4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攻下最后堡壘
因戶施策,。2020年以來,,寧蒗縣委、縣政府針對未脫貧的1214戶4662人,,制訂“一戶一方案”扶持政策,,通過半年的努力,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!5.jpg (363.8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2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補齊短板,。駐扎在全縣15個鄉(xiāng)鎮(zhèn)91個村委會82個貧困村的37名縣處級干部,、129名鄉(xiāng)科級包村干部、459名駐村工作隊員,、2760名黨員和村組長,、7539名掛鉤扶貧聯(lián)系干部,早上7:30準時出門,,深入農(nóng)村,,調(diào)查研究,把發(fā)現(xiàn)的短板弱項進行匯總,,上報鄉(xiāng)(鎮(zhèn))黨委,、政府,各鄉(xiāng)(鎮(zhèn))黨委,、政府進行分類,、篩選后,上報縣委,、縣政府,,縣扶貧開發(fā)領導小組研究對策,及時解決各種問題,。
寧蒗縣西布河鄉(xiāng)大溝村委會阿品窩子村阿魯居古家,,原來缺少技術,自身動力不足,,通過脫貧攻堅政策扶持后,,如今,建好了安全穩(wěn)固房,,有臥室,、客廳、廚房,、院壩,、畜圈,,還有了洗澡間、廁所,。家里還養(yǎng)了80只羊,,種了6畝花椒、20畝核桃,、3畝蕎子和10畝馬鈴薯,,每年收入達6萬元以上。其妻子在昆明務工,,月收入3000元,。兩個孩子在村小學讀書,享受營養(yǎng)午餐,,年均一個學生得到2400元的補助,。全家人其樂融融,生活幸福美滿,。阿魯居古說:“對共產(chǎn)黨的政策,,只有說不完的感謝!”
阿魯爾布也是西布河鄉(xiāng)大溝村的農(nóng)戶,,其子阿魯日古因患慢性病,,曾一度因病致貧,通過脫貧攻堅政策扶持后,,目前享受家庭醫(yī)生簽約服務,,他和家里的兩個老人、孩子享受低保,,妻子被聘為生態(tài)護林員,,每月領取公益性崗位工資。還養(yǎng)了4頭豬,、5頭牛,,現(xiàn)在全家人年人均純收入已達7265元,達到了高質(zhì)量脫貧的標準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!6.jpg (241.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4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“安得廣廈千萬間”,,小涼山各族群眾笑開了顏。在政府的扶持下,,在廣大駐村干部的大力幫扶下,,大溝村委會133戶貧困戶已全部新建了新房,“農(nóng)危改”217戶,。如今,,不論走進哪家,,院壩整潔干凈,房屋安全穩(wěn)固,,有些人還修建了具有彝族建筑特色的新房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,!7.jpg (305.8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39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據(jù)統(tǒng)計,,5年來,全縣累計投入交通領域資金21.96億元,,飲水安全保障投資2.64億元,,電力通達投資3.55億元,教育扶貧資金9.4億元,,發(fā)放扶貧小額信貸5.17億元,,貧困村村集體經(jīng)濟達3萬元以上。全縣貧困人口新農(nóng)合參保率達到100%,,實現(xiàn)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90.2%,,縣域內(nèi)就診率90.7%;實現(xiàn)了“鄉(xiāng)鄉(xiāng)油路,、村村硬化,、組組通達”目標;“入學難”問題得到全面解決,,全縣51.5%的學生在縣城集中就學,;20.37萬農(nóng)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;生活用電到戶率,,廣播電視,、通信網(wǎng)絡覆蓋率100%。
凝心聚力沖鋒
全縣各級各部門,,1167個村民小組長和黨員干部群眾全部匯聚到脫貧攻堅的戰(zhàn)場上,,發(fā)揮著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。
每到晚上,,各鄉(xiāng)鎮(zhèn),、村民小組,都會召開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,。駐村領導,、駐村工作隊、支部委員,、黨員同志,、耄耋老人、婦女代表都在座談會上發(fā)言。大家追憶解放前后的生活,,對比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生活變化,,共話脫貧攻堅以來,黨的陽光雨露滋潤著山村的感受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!8.jpg (274.7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55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全縣各級各部門干部群眾和黨員同志思想統(tǒng)一,,提高認識,,放棄休息時間,一天當三天用,,從早上7:30分到晚上11點,,有的在辦公室,有的在火塘邊,,有的在村活動室里,,分析研判各種疑難問題,研究解決各種困難問題,,化解各種矛盾糾紛,,講解黨的惠民政策和扶貧政策。通過努力,,全縣1167個村莊都發(fā)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,,村子道路硬化了,看病不用出遠門了,,讀書不用出縣城了,。家里家外也干凈、整潔了,,群眾的精神面貌發(fā)生了徹底變化……
易地扶貧搬遷
從木楞房搬進設施齊全的縣城公寓,,寧蒗縣易地扶貧搬遷戶楊發(fā)財?shù)哪樕蠈憹M了幸福?!耙驗樯蠈W要走10多公里山路,,我10歲才進學校”,。而今,,楊發(fā)財從爛泥箐鄉(xiāng)馬金子村搬進了縣城易地扶貧搬遷三期,小孩已在家門口上了幼兒園,,“我們安置點附近50米就有幼兒園,,300多米就有中小學校”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,!9.jpg (365.9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1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走在三鍋莊的水泥路村道上,見不到一點垃圾,。村里新建了一個300立方米的蓄水池,家家有清潔甘甜的自來水,。還有幼兒園,、籃球場、村民活動室,、公廁,,戶均有2畝以上的蘋果園,13人落實了鄉(xiāng)村公益性崗位,,70多人外出務工,。像這樣的鄉(xiāng)鎮(zhèn)易地搬遷集鎮(zhèn)安置區(qū),寧蒗縣共有7個,。
“把最好的土地讓給易地扶貧搬遷戶,,把最好的房子建給易地扶貧搬遷戶,把最好的設施配套給易地扶貧搬遷戶,,讓最強最細心的干部管理服務易地扶貧搬遷戶”,。是寧蒗縣委、縣政府對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的承諾,,廣大人民群眾正親眼見證著眼前的一樁樁,、一件件實事。
五年來,,全縣投資20.56億元,,將居住在“六類地區(qū)”的10400戶4.2萬人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。搬遷規(guī)模占麗江市的90%,,搬遷人口占全縣農(nóng)業(yè)人口的18.3%,。
“住上了干凈、舒適,、漂亮的新房”“出門就有公交車”“娃娃上了好學?!薄凹议T口就有衛(wèi)生室”……群眾的一句句真情話語,無不彰顯著寧蒗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,。
提升人居環(huán)境
過去,,縣城臟亂差,道路損毀嚴重,、交通擁堵,、基礎設施滯后、馬路市場問題突出,;如今,,縣城街道變寬了,、干凈了。具有彝族建筑特色的房子一幢挨著一幢,,交通井然有序,、綠化管理到位,讓人賞心悅目,。
曾經(jīng)雜草叢生的寧蒗河,,如今變成了五彩斑斕的河濱走廊,成了人們休閑,、散步的好去處,。
過去,農(nóng)村垃圾遍地,。如今,,每天都有志愿者、保潔員,、生態(tài)巡山護林員和黨員,、農(nóng)民群眾等在清理打掃,大家都不會亂丟垃圾,,自覺把垃圾倒在焚燒池里,。
上了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,看小涼山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,!10.jpg (240.2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19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30 10:19 上傳
過去,,聚集在一起喝酒的男人,到處都是,。如今,,他們都外出務工,精打細算,。修建房子,,供孩子讀書,讓孩子走出大山,。
過去,,各族婦女地位較低。如今,,她們穿上了漂亮的服裝,,掌管家里的經(jīng)濟大權。一切開銷,,由自己決定,。
過去,大碗喝酒,,大塊吃肉,。如今,,待客不再鋪張浪費。家里的牲畜,、家禽變成了商品,,過去經(jīng)濟窘迫、揭不開鍋的日子,,一去不再復返,。
小涼山各族人民的生產(chǎn)生活方式有了明顯改變,觀念有了明顯提升,,摒棄了千年陋習。無處不傳送著“感恩黨,、跟黨走”的話語,,不論你走到哪個村落,看到的都是鄉(xiāng)風文明,、村容整潔,、五谷豐登,還有幸福溢滿笑臉的各族人民,。
(來源/麗江日報 編輯/楊芳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