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失翁丁之后誰來重建?人村分離隱患大
今年大年初三,,被稱為“最后原始部落”的國家級傳統(tǒng)村落翁丁古寨發(fā)生建寨近400年來最為嚴重的火災,,牽動社會各界人心,。3月6日下午,,一場名為“翁丁古寨何去何從——翁丁重建專題研討會”的“云端”會議召開,,馮驥才等學界專家反思研討,以期全國傳統(tǒng)村落屬地的管理者有所啟發(fā),。
痛失翁丁之后誰來重建,?人村分離隱患大1.jpeg (174.6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4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1-3-8 11:54 上傳
此次研討會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與發(fā)展研究中心主辦,采取線上會議的方式,,中心主任馮驥才邀請阮儀三,、苑利、方明,、向云駒等學界重要專家,,以及在翁丁村長期做調查工作的當?shù)貙W者,相聚“云端”,,共同反思和討論火災原因,、古寨是否重建、如何重建,、誰來重建等問題,。
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與發(fā)展研究中心主任馮驥才表示,翁丁村在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中也是非常稀有的,,它有原始部落的特殊性質,,系統(tǒng)完整地保存著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文化遺存,還有獨特的村規(guī)村俗,,有活化石的意義,。在他心中,翁丁村的損失,,不亞于巴黎圣母院那場火,,就算重建,也無法真正恢復原先的翁丁村,,歷史文化價值將大打折扣,。
痛失翁丁之后誰來重建?人村分離隱患大3.jpg (215.6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45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1-3-8 11:54 上傳
學者們?yōu)橥词潭《?,是因為不知失火原因,,就難以找到對策,“現(xiàn)在問責的聲音多,,但承擔責任的聲音還沒聽到,,當然不放心?!?/font>
反思火災原因:人村分離隱患大
在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委會委員,、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發(fā)展專家委員會工作組組長方明看來,,翁丁古寨的價值被遠遠低估了,他呼吁人們對此事應該像對巴黎圣母院失火一樣高度重視,。雖然失火原因尚未查明,,但他認為,可能跟產權不清有關,。原住民大多已搬到旁邊的新村居住,,古寨由旅游公司經營,起火時旅游公司已經下班,,產權不清使得村民一時猶豫,。更重要的原因是人村分離,“如果原住民還住在自己家,,拼了命也要救火的,。把原住民搬出老村,有巨大隱患,,要反思,。”
中國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副主席,、天津大學特聘教授向云駒認為,現(xiàn)在應全面查找原因,,舉一反三,,標本并治。他建議住建部牽頭,,聯(lián)合多個部門,,對所有國家級傳統(tǒng)村落的重大風險點發(fā)出警示。今后對傳統(tǒng)村落的保護,、防災和災難處理,,也要多部門共同介入,責任共有,。
痛失翁丁之后誰來重建,?人村分離隱患大4.jpg (384.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2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1-3-8 11:54 上傳
是否重建?原址重建理所應當
近來有一種聲音說,,翁丁古寨不宜原址重建,,倒不妨建成遺址公園。但與會專家都一致認為,,翁丁古寨應該原址重建,。
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、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副主席苑利表示,,翁丁古寨是在使用當中突然毀滅的,,其原來的面貌,、建造的方法,都是已知的,,這樣的“活文物”完全可以重建,,從技術層面也能做到原汁原味,不存在造假問題,,而且重建可以為人類保留更多建筑文明和類型,,并讓村落的建筑手藝得以繼承。
方明也認為,,翁丁村民雖然大多已搬入旁邊的新村居住,,但沒有古寨這個載體就很難留住文化的靈魂。
馮驥才特別提到,,重建的出發(fā)點是佤族人民重建家園,,重建后的翁丁村必須還要具備佤族人民原生地的性質,應該是佤族人民的家園和鄉(xiāng)愁之地,,而不是一個更稱心的旅游景點,。
痛失翁丁之后誰來重建?人村分離隱患大2.png (605.4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4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1-3-8 11:54 上傳
如何重建,?原樣重建也要順應現(xiàn)代生活
那么該如何重建,?馮驥才認為,首先要遵循兩個原則,,一是要依照佤族人民的信仰,、習俗和傳統(tǒng),二是要依照文物的重建和修復原則,,因為翁丁村是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,。他還提議可以考慮將來在村口建一個小型博物館,展示火災前古寨的影像和在火災后保留下來的珍貴的文化遺存,,并警示來參觀旅游的人,,注意防火防災。
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(guī)劃學院教授,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提出,,應按照原材料、原結構,、原工藝,、原樣式、原環(huán)境這“五原”,,原樣修復,,整舊如故。重建不能急功近利,,不要做假古董,,一定要提前做好設計規(guī)劃等準備工作,,謙虛地向當?shù)毓そ场⒃∶駥W習,,只有經過原住民自己的雙手,,才能真正做到原樣重建。
向云駒建議,,翁丁村可以施行新村老寨的雙產權制,,鼓勵村民更多時間回到老寨生活,還建議每家每戶逐項登記燒毀的民俗器具,,并加以復原和復制,。他還特別指出,像翁丁村這樣的原始部落如何在現(xiàn)代社會中保存并與現(xiàn)代生活兼容是世界性的難題,,各國都很關注,。
誰來重建?原住民才是重建家園的主體
誰來重建這個問題尤為關鍵,。
馮驥才表示,,重建可以由政府主導,專家參與,,但原住民才應該是主體,,“翁丁村是原住民的家園,理所當然應當按照他們的意愿,。別人建的是旅館,,不是自己的家園。每個原住民都會把自己家庭的歷史,、習慣、審美和愛好帶進去,。別人蓋好了千篇一律的房子,,有形無形的文化就消失了?!?/font>
這也是與會專家們一致同意的觀點,。重建應該充分尊重原住民的權利和選擇,傾聽他們的聲音,,讓他們參與其中,。
阮儀三也認為,村民在參與重建的過程中,,把生活情感融入進去,,家園就有活力,就可能死而復生,。方明甚至提出,,能不能更大膽地嘗試,,讓原住民自己復建自己的村落。村里有能人,、寨老,、有文化的人,有很多能工巧匠,,可不可以允許按照他們自己的民族特點和方式來做,,少讓外來力量干預,如果干預也要按照科學的方式,,慎之又慎,。
痛失翁丁之后誰來重建?人村分離隱患大5.jpg (376.1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2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1-3-8 11:54 上傳
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任重道遠 反對騰籠換鳥,,呼喚文化自覺
研討會上,,學者們不僅為翁丁村出謀劃策,還進而反思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面臨的諸多問題,。正如方明所言,,傳統(tǒng)村落是農耕文化的精品,是未來鄉(xiāng)村振興的著力點,。翁丁村的事件是一個契機,,警醒全社會更加重視傳統(tǒng)村落的保護。
許多傳統(tǒng)村落都把發(fā)展旅游作為出路,,但村落保護和發(fā)展旅游之間的關系,,卻是個嚴峻的問題。苑利認為,,傳統(tǒng)村落不是不可以發(fā)展旅游,,保護和旅游可以并行,但一定要以保護為主,。
馮驥才認為,,傳統(tǒng)村落的保護應該有一個更嚴格的標準,更好的監(jiān)督制度和管理辦法,。不能評完就交給旅游公司,,粗鄙化地拿文化遺產當賺錢資源,否則很多村落會得而復失,。
他明確提出,,反對“騰籠換鳥”,即在發(fā)展旅游的過程中,,把原住民全請走,,房子騰空,經營者進來開發(fā)。外地來的經營者就是來做生意,,服務一般旅客的,,對村落沒有感情和歷史記憶,“原住民走了,,村落就沒有記憶了,,沒有主人了,沒有魂了,。有的傳統(tǒng)村落,,旅游的人少了,經營的人也搬走了,,就徹底變成空村,,誰還對這個村落負責?”
馮驥才說,,“騰籠換鳥”可以給當時旅游部門和地方政府帶來眼前利益,,但損失是致命的。翁丁村的火災原因就跟人村分離有直接關系,?!膀v籠換鳥”不僅給村落未來帶來危機,也是釜底抽薪式的破壞,。
向云駒特別建議,,改進完善傳統(tǒng)村落中旅游公司的管理機制,外來公司的管理要逐漸向村民自治過渡,。對于像翁丁村這樣特殊的少數(shù)民族傳統(tǒng)村落,,可以探索培育一種不唯利是圖,而是帶有特殊使命的公司,,政府給予其大量優(yōu)惠政策,,使之可以幫助村民與旅游市場接軌,全心全意為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責任服務,。
他還表示,,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不能簡單用文物保護的方法,需要考慮村落的多樣性,,對于特殊的村落要有特殊的措施,不應一刀切,。特別是在我國進入鄉(xiāng)村振興,、實現(xiàn)現(xiàn)代化強國的過程中,傳統(tǒng)村落進入現(xiàn)代生活,,歷史文化如何傳承,,應有通盤思考,制定村落建筑,、文化生活,、非遺,、旅游、小康,、鄉(xiāng)村振興等多目標兼容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,。
馮驥才總結,原住民才是傳統(tǒng)村落的主人,,村落保護歸根結底還要喚起村民珍視自己的文化,。“這工作很難做,,我們要反省知識界做得還不夠,,人也太少?!彼缃裾υ谔旖虼髮W建立遺產學的學科,,就是想培養(yǎng)更多年輕人,讓這方面的力量走下去,,喚起民眾的文化自覺,。
“有了文化自覺,傳統(tǒng)村落才能保護得更好,,我們才有更清醒的文化自信,。”馮驥才說,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