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西神人宣科和納西古樂來過麗江和聽說過麗江的人都應(yīng)該知道。 在麗江古城一座中間帶有天井的二層古院,,就是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,。地上沒有方磚,也不見地毯,,只鋪著一層新鮮松針,,腳感很好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松香氣,。正房作為舞臺,,舞臺古樸而簡陋,臺上橫梁處懸掛著一排十幾位老先生的照片,。舞臺兩側(cè)有一幅對聯(lián)“樂尤藥也,,能活人亦能殺人;禮乃理焉,,可治世亦可亂世”,。
在掌聲中,老藝人顫顫巍巍得在女孩的攙扶下緩緩上臺,,身穿牛仔褲,,外著一身藍色馬褂的宣科走上舞臺。從他的開場白中,,我們就感到,,宣科,,不是一個“照本宣科”的人:“大家好,我看大家都不錯,,但我們的納西音樂差不多要完蛋了,,因為像我這樣的中青年,噢,,對不起說錯了,,應(yīng)該是中年人,都已經(jīng)73歲了,,而我們的古樂社平均每年都要逝世兩個人,,而且,今年逝世的指標已經(jīng)用完了,,大家可以看看,,舞臺上方掛著的照片,就是我們已經(jīng)去世的十幾位老藝人,,最近的兩位還來不及掛上……”臺下一陣唏噓聲,。
據(jù)介紹,納西古樂是700年前創(chuàng)自納西族民間的大型風俗性安魂樂曲,,她的歷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,,而此次演奏的樂曲最早的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。不僅演奏的樂曲年代久遠,,演奏者中最年長的已是83歲高齡,。高壽的老人、老人手中古老的樂器,、古老樂器演奏的古曲是納西古樂的“稀世三寶”,。
一曲據(jù)說唐明皇李隆基所作的宮廷音樂《紫微八卦》,拉開了古樂的序幕,。30多位納西古樂傳人端坐并以淡然的神態(tài)演奏著,,細細聆聽,讓人感到大唐時代的雄渾氣度和江南絲竹的委婉柔美,。以李后主所寫名詞“別時容易見時難”而譜的古曲《浪淘沙》,,是納西古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曲子,它時而端莊肅穆,,時而奔騰千里,。
在每首樂曲隨后開始前,宣科都要介紹這首樂曲的背景,,并隨時抨擊一些社會現(xiàn)象,。他說:“我們納西族人是崇尚文化和藝術(shù)的,前幾年,,納西族年輕人心中的的偶像是我這樣有文化的人,,可現(xiàn)在不行了,,現(xiàn)在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是小燕子。我就是敢說話,,我不怕,,我就是要把這個舞臺變成文化批評的場所,為此,,我特意穿了和魯迅一樣的長褂,。”音樂會場響起觀眾的掌聲與笑聲,。 宣科就是這樣,,在亦講亦演中將納西古樂呈現(xiàn)給觀眾。每當宣科用流利的英語講解樂曲時,,臺下的外國游客都微笑點頭表示贊同,。正如宣科在演出前所說,“音樂的價值不在于技法,,而在于內(nèi)心,。”
被稱為納西神人的宣科,,是大研古樂研究會的會長,。高高的顴骨,黝黑的皮膚,,說話時手舞足蹈,,幽默詼諧,??此臉幼樱敹嘁簿?0多歲,。做過中學英語教師的他,,將中英文串在一起,以近乎脫口秀的方式,,向中外游客介紹他對中國古老文明及當代社會的見解,。在這里,現(xiàn)代與古代,,東方與西方,,相互碰撞又水乳交融。在他頗具感染力的演講中,,許多人對中國古老文明有了新的了解,。 宣科和納西古樂曾到過英,、法,、挪,、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每到一處,,便成為當?shù)氐男侣劅狳c,。據(jù)介紹,宣科從1978年開始整理曲譜,、組建樂隊,,并從理論上對納西古樂進行研討。更為可貴的是,,現(xiàn)在的樂隊里已經(jīng)培養(yǎng)了一些年輕的納西樂手,。
|